欢迎访问买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官方网站
天气:

当前位置:买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买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新区新闻

【甘肃省两会特刊】全力推进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

2020年01月03日 15:13点击: 次 作者: 来源:

回看2017
    
2017年以来,兰州新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新区时的指示要求,紧盯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产业聚集、服务配套、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区”目标,强党建、抓改革,兴产业、求创新,扩开放、优环境,保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区向高质量快速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亿元,增长9%;地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37亿元和13.16亿元,分别增长6.6%和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300元和10120元,均增长10%。
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发挥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工委议事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有力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新区机关、镇、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75%、87%。对78个先进党组织和群团组织、506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等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建立“街道党工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三级基层党建服务机制,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
   全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做好理论宣讲,强化舆论引导,创办《兰州新区报》,改版升级新区网站。
   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好干部”标准,坚决肃清王三运、虞海燕等人流毒和影响,对涉及问题干部全部查处。深入开展“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专项整治,对3名违纪违规干部给予免职处理。面向全国范围选调(聘)有经历、高学历、有能力的156名优秀干部到新区工作。招聘优秀教师440名、医务工作者126名、国企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2035名,极大缓解了人才短缺问题。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扎实开展省委“三纠三促”和市委“治转提”专项行动,重拳整治作风顽疾,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起。核查中央巡视组和省纪委转交问题线索31件,严肃查处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给予党政纪处分72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
着力推进重点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大胆先行先试,重点抓了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国资国企等六大改革,为推动新区发展增添新动力。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将新区39个县级机构精减为30个,将党工委、管委会所属部门内设科级机构由301个缩减为147个,构建了新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街道三级管理架构。除教育、卫生系统外,不再设立管理性质的事业单位。将管委会机关干部从1220人精简至601人,分流充实到园区、社区服务一线,强化了基层基础。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试点,企业投资项目事前审批事项减少60%以上,审批时限从原来137个工作日缩减至45个工作日以内,大力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行政效能大幅提升,企业综合费用大幅降低。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实行绩效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职称竞聘、评先选优、人员辞留“六挂钩”。实行绩效考核后,同级同岗月绩效工资最大差距达到35%,激发了“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热情。
    完善招商扶商奖商政策。制定并全面落实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只要在新区注册投资经营的新老企业,均给予全方位扶持奖励,全年累计兑现各类奖励资金10亿多元,帮助企业融资39亿元,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企业投资意愿明显提升。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将分散各部门管理的61家国有独资、控股和参股公司优化整合为统一管理的市政管理、城市发展、金融投资等六大国有集团,推动新区国有企业实体化经营、集团化发展,从制度上解决发展动力不足、效益低、融资难、腐败风险大等问题。通过改革,新区国有集团实力明显增强,融资能力大幅提升,经营收入和利税倍数增长。
    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与全省同步完成改革任务。积极争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现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完善“双告知一承诺”监管机制。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718户,增长28.8%。
    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兰州新区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17年调研项目。设立重点中小企业风险补偿金5000万元。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改革,推进水务一体化、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狠抓项目跟踪服务,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全年引进产业项目97个,总投资457.9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7.2%和16.2%,其中开工建设51个,项目开工率达52.6%。
    培育壮大工业支柱产业。调整设立精细化工产业片区,引进兰州助剂厂、聚百川等项目11个,引进世界最薄的6微米铜箔、高档铝合金新材料等5个项目,引进益海嘉里、中亚粮油进口加工、四川高金等9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化工产业、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进口粮油精深加工3个“零”突破。同时,16个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地,总投资88.9亿元;佛慈制药、申联生物等18个生物医药项目基本建成;知豆汽车、兰驼、省建新能源汽车全面投产,珠海银隆、亚太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成功引进世界最先进的中科曙光先进计算机中心、全省最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北科维拓“万支付”结算中心等一批信息产业项目。职教园区商业街、瑞玲国际、综合市场、奥特莱斯等11个商贸项目建成开业,解决就业2870人。西部恐龙园、长城影视、蓝天城等4个文化旅游项目建成营业,旅游人数突破1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8亿元,分别是2016年的7倍和12倍。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向上争取资金3.57亿元,谋划实施康瑞现代农业、新振丰养殖等农业项目7个,实现产值1亿元。发展设施农业1500亩、规模养殖园1个,培育发展省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家、示范合作社13家,初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快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出“10+12”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发展体系,15个美丽小康村开工建设。
着力完善服务功能,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水、气、电、通讯、排污、垃圾处理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完成中川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省道102中川至龙泉公路等一批道路项目,中兰客专、景中高速、朱中铁路加快建设,机场三期、兰张铁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建成保障性住房2.02万套,低成本解决了新区工作人员住房问题。建成标准化中小学和幼儿园13所,建成兰州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医院、新区社会福利院及8个社区服务中心,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中川医院等6所医院加快建设。建成公交、出租车、电动租赁汽车、共享单车互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基本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建成大型商业体30家,其中开业20家,销售额超过1亿元;建成营业星级酒店19家、经济型商务酒店60多家、各类餐馆750多家,商贸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职教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多方筹措垫资49亿元,全面完成职教园区一期建设任务,省统建“三校一区”和市属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等4所院校集中开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工业学院、甘肃交通职业学院、兰州外语职业技术学院、甘肃东方工业中等专业学校等5所自建院校陆续开工,北京爱因生教育集团西北工商学院等即将开工建设,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工匠摇篮”。
    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与华为合作打造智慧新区,城市4G无线网和光网宽带实现全覆盖,智慧交通建成投运,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应用模块加快建设。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对主要城区干道绿化实施改造提升,完成绿化造林0.97万亩、南部片区复耕复绿2.85万亩,建成文冠果、牡丹和玫瑰油料基地近1万亩,完成水秦路沿线生态景观带1979亩。
    土地供应及服务有效保障。争取用地指标1.3万亩,供应项目用地119宗1.4万亩。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系统,发放不动产证及不动产证明1.9万本。
着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上海张江、深圳、苏南自主创新区合作,加快建设以产业孵化大厦为龙头的创新创业平台,建成国家级孵化器1个、省市级孵化器6个。成功申报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等4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成博林生态航天农业等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帮助西北之光、鑫业环保等17家企业获得兰白试验区增信担保贷款3.4亿元。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36项。2017年兰州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3%,同比增长27%。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北科维拓、凯博药业等4家科技型企业快速实现产业化,成功引进中科院近物所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5个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大成光热、兰石低质煤气化和1.2万米超深井钻机等项目规模化生产。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1家,企业获得授权专利144件,研发科技成果75项、转化14项,成果转化率达到18.6%。
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完善开放平台功能。复制推广自贸区制度14项,综保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和中川国际航空港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口水果进境指定口岸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新区空铁海公多式联运工程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兰州—达卡国际货运包机成功首航,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累计发运80列。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新区进口商品批发中心、进口汽车西北分拨中心开业运营。加快推进中亚粮油加工储运产业园落地建设,建立西北有色金属交割库,有色金属大宗贸易额达20亿元。支持兰石集团、四联光电等近20家企业60多种产品出口美国、欧洲、中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接待国际贵宾35批584人次考察新区,进一步加大境外宣传推介力度,新区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
着力整治突出问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紧紧围绕影响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以“敢死拼命”的精神担当作为,全力推进综合整治,重拳治乱。
  
着力整治城乡环境。累计投入1.5亿元进行环境整治,回填大型砂坑土坑280处,平整土地3.7万亩,整治乱设摊点1486处,拆除违建约11万平方米,清理建筑垃圾141万多方,农村垃圾33万方。
 
着力整治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查处取缔违法经营砂石场114处、质量不合格预制构件厂22家、石灰厂9家,清理不合格商砼企业4家、停业整顿6家;查处整改22家检测机构伪造数据、出具虚假报告、违规经营等行为;查处3起违法转分包行为;规范降低地产建材价格;查处不合格工程项目87个,更换质量低下、泛碱脱皮路缘石44万块和道板砖176万块,整改不合格绿化面积21.17万平方米。共挽回经济损失约6亿元。
  
着力整治土地违法和烂尾项目。依法处置综合市场、港进机械园、星光城等43个项目,处置土地约1.78万亩,盘活烂尾建筑面积223.8万平方米。
  着力纠正征拆中的违规行为。规范征拆政策和土地确权,查处一批通过虚列地面附着物、提高土地等级、混淆土地权属提供虚假评估、重复征地等问题,减少征拆支出近2亿元。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土地平整项目4个,涉及金额2.7亿元。
  
着力整治中介市场。将中介机构纳入统一信息平台,实名制公开化管理;查处法律咨询、资产评估、造价咨询、会计服务等中介机构和人员虚增虚报、虚审虚评、套骗资金等行为,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
  
着力纠正高成本负债、低效投资和资金低效利用问题。通过低成本融资及时归还高成本债务,减少利息支出1.9亿元;及时调减投资大、运营效益低的项目64项,调减当年投资247亿多元,减少年负债利息成本10亿多元;注销银行账户116个,沉淀资金压减率达46%,节约资金占用成本2亿多元。
 
着力整治社会治安。严厉打击“黄赌毒”,开展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专项斗争,全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1.8%;群体性事件下降58.6%。严格规范信访,妥善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上访人数大幅下降。城乡面貌、社会形象大幅提升,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大幅下降,政治生态、经济秩序、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为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着力改善社会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扎实推进精准脱贫。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92亿元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7年脱贫退出人口268户1008人,贫困发生率从2.02%降至1.24%。
 
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开展就业和岗位技能培训5241人次,新增城镇化就业1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和医保一体化,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4%、98.8%。解决了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拖欠的7148套安置房;筹资14.68亿元彻底解决2011年至2016年4月前24473名征拆农民每人10平方米商铺安置问题。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倡导文明风尚,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品牌。
 
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各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110多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3356起。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修编新区供水、燃气、市政工程等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32个,应急体系不断完善。
展望2018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绘就新蓝图。综合兰州新区建设发展实际,新区确定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打造全省党建新标杆
  
2018年,兰州新区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和思想武装、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切实强化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持续释放改革活力,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
  
改革是推动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2018年,兰州新区将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从自身问题入手、刀刃向内,深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投融资机制、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全力做好农业农村改革,谋划推进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加快建立一套适合新区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努力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运营成本最低的现代化新区。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经济新体系
   
发展仍然是现阶段兰州新区的最大任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今年,兰州新区将突出发展实体经济,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做大做强工业支柱产业、加快推动三产跨越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实做大做强新区监管企业,加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商贸物流集团带动作用,加快北站公铁联运物流、保税区物流等物流中心建设,提高集枢能力,争创全国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同时,以绿色有机为方向做强一产,以转型升级为方向做优二产,以融合多元为方向做大三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
   
产城融合是兰州新区推动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最大支撑。产城融合发展关键要在“融”上下功夫,在“合”上出实招、求实效。今年,兰州新区将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与管理提升并重,优化完善各项规划、完善城市功能体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公司化运营,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体系,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实现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协调发展。加快新区与兰州主城区、白银相向错位互补发展,积极承接主城区产业和功能布局调整,打造中心城市群。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创新创业新高地
   
创新是推动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最大优势,未来一年,兰州新区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促进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着力打造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突破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瓶颈制约,围绕产业项目扶持、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相互衔接、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
抢抓战略机遇,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是推动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最大机遇,2018年,兰州新区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建设对外开放大平台、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开拓产能合作大市场、促进对外形象大提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构建全球贸易营销网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拓宽国际市场,推动优势产品走出国门。加快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努力扩大进出口规模。
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今年,兰州新区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提升城市绿化品位、促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以更高的标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新区。启动实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项目、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推进城市绿化分级管护,实施城市绿化提升和城市空闲地复绿工程,推动农林牧加工贸游同步发展,科学抓好垃圾收集清运和后续利用,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
   
产城融合本质就是要实现“产、城、人”三者的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共生共荣。2018年,兰州新区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高度关注和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在乡村振兴和全域美丽小康村建设中,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致富的实效性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兰州新区广大干部职工将以甘于奉献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干事劲头,全力推进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